轻质隔墙板是一种新型节能墙材料,是由无害化磷石膏、轻质钢渣、粉煤灰等多种工业废渣组成,经变频蒸汽加压养护而成。它外型像空心楼板,两边有公母隼槽,安装时在公、母隼涂上少量嵌缝砂浆后对拼装起来即可,具有质量轻、强度高、保温隔热、隔音、防火、降低墙体成本等优点。轻质隔墙板安装规范:
1.安装中结点的处理要注意,墙板与承重墙,墙板与天花板的连结出要打钉固定。处理裂缝前先清理浮灰,然后使用刮胶粘剂,再贴上宽玻纤网格带。
2.板底的木楔在细石混泥土还没有彻底凝固之前要拆除,否则容易造成板缝开裂。拆除后要用砂浆填平。
3.轻质隔墙板与门窗的缝隙要塞实,并且刮平。安装完成后7天之内不要在这个位置打孔,避免条板应震动而开裂。
4.安装轻质隔墙板前要计划好电线管、电线盒等埋件的位置,留出管槽和孔洞,避免安装完成后再对墙体进行扰动。
增强发泡混凝土条板是以硅酸盐水泥,掺加增强剂、增韧剂、稳定剂等原材料,采用物理机械合成+化学的发泡法工艺、设备经搅拌发泡、免振捣注浆,再经由水热速凝模具、抽孔成型,蒸汽养护而成的装配式内隔墙板预制板。
轻质隔墙板的好处及优点
1、防火
不燃性达到A级标准。
2、防水防潮
3、隔音
与用砖砌出来的墙体墙面相比较,轻质隔墙板的隔音效果要好得多,其隔音效果达到了住宅隔音要求。
4、隔热保温
轻质隔墙板的组成原料和制作工艺,都决定了其拥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。
5、环保
轻质隔墙板的组成制作材料既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,也没有放射性A类产品,完全符合标准。6、吊挂力强
7、抗冲击性强
墙纸复合隔墙板系统结构紧密,整体性好,抗冲击性能强,不易变形,而且其抗震性能高于普通砖砌墙的几倍,所以其可做层高、跨度大的间隔墙体。
8、轻质经济
因为轻质隔墙板质量较轻,又是装配式施工,而且墙板可以任意切割调整宽度、长度。所以在施工安装上比较简单便捷,只需要干作用,不用砂浆批荡,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长,节约工程造价,减少了建筑垃圾。
9、扩大房屋空间
轻质隔墙板可以有效的将一个空间分为内墙和外墙,内墙的隔墙板可以充分的扩大房屋的空间。
轻质隔墙板适用部位:
墙板可应用于外墙以外的所有非承重墙体,包括分户、分室、厨房、卫生间、公区、强弱电井、楼梯间等各类隔墙。施工说明:
1、 基层光滑应进行凿毛处理。基层平整度不应大于 3mm/2m,当基层不满足以上规定要求时,应采用水泥砂浆找平。
2、 墙板应从墙的端向另一端按顺序安装;当有门洞时,宜从门洞向两侧安装。
3、 块墙板须调校、固定完成后方可安装下一块墙板。
4、 墙板顶面及侧面粘结材料必须饱满、连续,填缝密实。
5、 墙板隔墙与顶板、结构梁、主体墙和柱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钢卡,通常采用 U 型钢卡或 L 型钢卡,并应使用射钉固定,具体节点做法见下图;墙板与顶板、结构梁的接缝处,钢卡间距不应大于 600mm;墙板与主体墙、柱的接缝处,钢卡可间断布置,间距不应大于 1m;墙板上端与顶板、结构梁的接缝处应加设钢卡固定,每块墙板钢卡不少于 2 个。
6、 在墙板安装完毕后 24 小时之内,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底部,3 天后撤出木楔,并填实楔孔。7、 水电管线安装应在墙板安装完成 7 天后进行,开槽前应进行放线,用切割机进行开槽,确保位置,槽孔处粘贴耐碱玻纤网并用抗裂砂浆修补齐整。
8、 墙板安装完成 14 天后,方可在墙板接缝处粘贴嵌缝带,墙板所有接缝部位应清理干净,补满破损孔隙,清洁墙面。
9、 墙板与厚实、坚硬的材料接缝处,刮腻子前要张挂抗裂玻纤网格布。
10、 墙板需吊挂重物和设备时,不得单点固定,并应采取加固措施,固定点间距应大于 300mm。
11、 墙板应竖向排列,排板应采用标准板。当隔离墙端部尺寸一块标准板宽时,可采用补板,且补板宽度不应小于 200mm。
12、 墙板上预留门,窗洞口位置时,应选用与隔离厚度相适应的门、窗框。当采用空心墙板作门、窗框时,距板边 120mm~150mm 范围内不得有空心孔洞,可将空心墙板的孔用细石混凝土灌实,门、窗洞口两侧建议采用现浇构造柱方式后进行门、窗框固定件安装。
13、 工厂预制的门,窗框板靠门、窗框一侧应设置固定门窗的预埋件。施工现场切割制作的门、窗框板可采用胀管螺丝或其他加固件与门、窗框固定,并应根据门窗洞口大小确定固定位置和数量,且每侧的固定点不应少于 3 处。
聚苯乙烯颗粒复合墙板是针对现代高层建筑、生态住宅的室内空间、户型与结构、而开发生产出来的实心轻质墙板,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的内外隔墙、屋面、楼地板、管井等。它的诞生标志着墙体材料必然会出现更新换代趋势----取代传统的砌块,它全新的建筑理念与优异的性能满足了现代建筑环境的要求。该板材广泛应用于高(多)层楼宇、厂房、酒店、写字楼及大型公共建筑等非承重墙体,也可做隔音,消防隔墙实用。因其结构精巧、性能优越,是目前的墙体建筑材料。本产品研制、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,是我国新型墙体材料改革的一项新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