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珠三角地区,黄骨鱼的放养密度大约为3-5万尾每亩,当鱼苗还小的时候,还看不出来这个大密度的影响,当鱼的规格变大以后,影响力就凸显出来了,在一亩(667个平方)上有3-5万尾鱼,平均每平方米45-75尾,在池塘底部的黄骨鱼基本上是密密麻麻一条挨着一条,每条鱼在底层不断的泳动,很容易把池塘底部的有机质推到池塘的水体中散布开来,这样就使得有机质的相对表面积增加,吸附能力加强,迅速把水体中的氧气消耗掉、将矿物营养元素吸附掉、与此同时遮挡太阳光的照射深度,短短数天,池塘中的藻类轻则蓝藻大量繁殖,重则藻类基本死掉,或者只留下那些具有鞭毛的隐藻门藻类,另外散布的有机质也提供了、原虫类的数量增加所需的营养和生活设施,这样又反过来造成氧气的减少,病害增加。
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,所以水质管理也是养殖的一个要点,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每隔半个月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水,每次均按照保留原水三分之一的量进行换水,只要保持池塘中的水能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就好,同时每次换水之后需要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增氧剂,或者是连接供氧机进行补氧。但冬天一般要一个月多有才换一些水,要保持池塘中水的温度。
黄骨鱼要怎么养?
而家养的黄颡鱼个头较一致。公黄骨鱼长的快,个头较大,同一生长环境,公黄骨鱼比母黄骨鱼一条要重5分之一,家养黄鱼已经实现了全部繁殖为公黄骨鱼,个头一样大,体形一样。野生黄骨鱼公母都有,大小不一,母的个头较小,在产卵期,肚子较大,公的常年肚子都不大。二、野生黄骨鱼颜色不一,颜色深的深、浅的浅,由于野生黄骨鱼是自然繁殖。
黄颡鱼幼苗养殖时池塘的水源要足,水质好且排灌方便,底部要有10厘米厚大的淤泥。鱼苗投放前要先处理,保证无菌。放养的时候每亩2000-5000尾就行,单独养。刚放生的主要是以小型的浮游生物和小轮虫为食的,饵料不足时要人工投喂轮虫,且早晚都要泼黄豆浆。另外,要勤巡视鱼塘,多观察水色和鱼的进食情况。黄颡鱼放养密度多少合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