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性质建筑的加固修复技术不同
据悉,在芦山地震中,雅市受损的汶川地震后新建的学校、医院等公共建筑和住房主要集中在芦山、
天全和宝兴三个县,被严重破坏的占新建建筑的0.82%,中度受损的占新建建筑的4.47%,其余为轻微损坏或基
本完好。
对于受损的学校、医院等公共建筑和住房,牛清云表示,由于建筑性质不同,其加固技术也不尽相同。从
汶川地震后的实地考察结果看,其建筑结构主要包括砌体结构、框架结构、剪力墙结构三种。一般居民楼、学
校多采用砌体结构,商场、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,剪力墙结构一般多用于高层、超高层建筑。“砌体结构
具有脆性性质和整体性差的特点,与其他结构相比抗震性能较差。”牛清云如是说。
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张敬书对建筑抗震加固也有研究。他指出,传统加固方法主要针对砌体
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。对于砌体结构,主要是面层或板墙加固、包角或镶边加固以及圈梁构造柱加固等;对
于混凝土框架机构,多采用增大截面法、外包钢加固法、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等。这些传统加固方法造价经济
,对施工条件要求不高,效果可靠,被广泛应用于抗震加固工程。
除传统加固方法外,粘贴纤维加固、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、黏钢加固等新技术也逐步得到应用。